(一)猪流行性腹泻的治疗
哺乳仔猪发病时死亡率较高,应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死亡。
1.紧急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弱毒苗,后海穴注射。母猪于产前30天接种,免疫期为6个月,仔猪、育肥猪全部接种,公母猪2~4毫升/头,哺乳和保育仔猪1毫升/头,生长育成猪2毫升/头,对未发病的1~2龄仔猪注射0.5毫升/头,接种部位为后海穴。
2.饮水中加入补液盐,以防仔猪脱水衰竭。对患病仔猪,灌服强普生拓,1天2次,每千克体重1毫升,连用3天,有一定效果。
3.当哺乳母猪发病时,厌食无乳,可用人工乳+补液盐灌喂仔猪,7~8次/天,或将其仔猪寄养于另1头未发病的母猪代哺,仔猪寄养前必须用温和消毒水清洗并擦干净后方可代哺。
4.产房必须做好保温工作,为仔猪提供暖和、舒适、干燥、卫生、无贼风的理想环境。
哺乳母猪及仔猪一同患病的,选用猪干扰素肌注,可按使用说明或实况用,效果较好。
5.发病时应立即封锁发病猪场和猪舍,隔离病猪,对猪舍内外环境及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
6.在饮水中添加补液盐,饲料加入盐酸多西环素200克/吨,进行混饲,可缓解病情。
7.病猪尽量减少喂饲料,肌注长效抗生素,如得米先0.1毫升/千克,防继发感染,以减少死亡损失。
育成猪及种猪一般不用治疗,加强饲管,减少喂料或不喂,饮水中加入补液盐,同时注意卫生和消毒工作,1周后可自行康复
(二)猪流行性腹泻的特点
1.病原。病原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流行性腹泻又称为流行性病毒性腹泻,是与猪传染性胃肠炎不同的病原体,该病毒可引起猪的肠道感染,导致猪只呕吐、腹泻及脱水。
2.流行特点。猪流行性腹泻主要发生在冬未春初寒冷季节,以11月份至翌年3月份发生较多,近年来,规模化猪场,夏季也常出现该病,各阶段猪在短时间内同时发生腹泻,流行传播速度较猪传染性胃肠炎稍有缓和,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随猪年龄的增长而下降,1~5日龄的哺乳仔猪感染率最高,症状严重,病死率也最高,几乎100%,断奶猪、育肥猪、种猪症状轻微,病死率较低或无病死者。该病传播迅速,猪只密集的猪场,常数日可波及全群。
3.临床症状。潜伏期5~8天,主要症状为水样腹泻,或者腹泻期间有呕吐,呕吐多发生于吃食和吃奶后。症状的轻重随年龄的大小而有差异,年龄越小,症状越重。1周龄内新生仔猪发生腹泻后3~5天呈现严重脱水而死亡,死亡率可达50%,最高的死亡率达100%。病猪体温正常或稍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断奶猪、种公猪、母猪常出现精神萎顿、厌食和持续腹泻,并逐渐恢复正常。有部分猪恢复后生长不良。育肥猪感染同群后都发生腹泻,1周后康复,死亡率1%~3%,成年猪症状较轻,有的仅表现呕吐,重者水样腹泻,3~4天可自愈。
4.病理变化。眼观变化仅限于小肠,小肠扩张,内充满黄色液体,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小肠绒毛缩短。组织学变化见空肠段上皮细胞的空泡形成和表皮脱落,肠绒毛显著萎缩。
5.诊断。根据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临床症状,可以作出初步诊断。若要确诊,采用实验室检查。取病死猪的肠黏膜上皮细胞洗脱物制成涂片,用猪流行性腹泻荧光抗体直接法染色。病猪可采集粪便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三)猪流行性腹泻的预防
1.抓好生物安全工作,杜绝外来病原传入。该病极容易传入猪场,猪场应坚持自繁自养。如需引种,应避免从疫区或发病猪场引进,并对引进的猪只严格检疫及隔离观察1个月左右,确认无该病后,方可混群,猪场采用封闭式生产,严防闲杂人员及车辆进入猪场内,并做好猪场的消毒、灭鼠、灭蚊、灭蝇、杀虫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
2.做好猪群的免疫接种,提高猪只的抗病能力。母猪于产前45天及15天左右各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4毫升/头,可使初生仔猪通过吃母乳获得母源抗体,有效防止该病发生,对曾发生过猪流行性腹泻的猪场,还应在冬春寒冷季节及夏季对保育仔猪进行免疫接种,用量为每头2毫升。
3.加强饲养管理工作,对预防该病有好处。猪群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产房应重视保温方面工作,特别是寒冷的冬季和昼夜温差较大的春季,对仔猪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并保持猪舍通风换气、干燥、卫生的舒适的环境,尽早让初生仔猪吃足初乳,5~7天龄开始训练仔猪采食仔猪教槽料,以便仔猪断奶后能正常采食,并确保猪群各阶段的饲料营养均衡合理、无霉变。
4.做好猪群的药物保健,可减少患该病的几率。母猪保健:母猪在产前7天及产后7天,每吨饲料添加利高-44(主要成分:盐酸林可霉素、硫酸壮观霉素)1000~2000克,进行混饲。
仔猪保健:仔猪1~3日龄肌注富来血1~2毫升/头;5天龄灌服百球清(主要成分:托曲珠利)1毫升/头;7~10天龄肌注易速达(主要成分:头孢噻呋)0.2毫升/头,断奶当天或1周内肌注瑞可新(主要成分:泰拉霉素)0.2~0.3毫升/头。
其他猪群保健:每月加药1周或转群前后1周添加2%纽弗罗(主要成分:氟甲砜霉素)1500克+泰乐菌素250克/吨饲料,进行混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