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
1.1 病原性引起的仔猪腹泻
1.1.1 病毒性腹泻
传染性胃肠炎:本病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胃肠道传染病。传染源来自病猪和带毒猪,病毒存在于猪的肠道内,可随粪便排毒达8周之久。带毒的犬、猫和鸟类也可传播本病。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各种年龄的猪都有易感性,但以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为高,有的可达100%。发病初期体温升高,,后期体温下降。排水样腹泻,粪便呈黄绿色、灰色或白色,呕吐,脱水,口渴,消瘦,多于2-7天死亡。3周龄以上的猪可耐过,但发育不良,生长缓慢。育肥猪和生产母猪发病症状轻微,表现为厌食、呕吐,排水样便等。本病多发于冬春寒冷的季节,一旦发生,传播很快,常呈地方性流行。
猪流行性腹泻:本病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病毒可在猪群中持续存在,各种年龄的猪都易感。哺乳仔猪、保育猪和育肥猪的发病率可达100%,哺乳仔猪的死亡率平均为50%。母猪发病率在15%-90%。本病主要发生于冬季,但夏季也有发生。临床症状为呕吐、水样腹泻,粪呈灰黄色或灰色,脱水、不食。1周内的哺乳仔猪于腹泻后2-4天内因脱水而死亡。母猪产床
轮状病毒感染:本病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本病,感染率高达90%以上。8周龄以下的仔猪发病最多,发病率一般在50%-80%,病死率为10%左右。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发病多见于晚秋、冬季和早春季节,各种应激因素对本病的发生、严重程度和死亡率都有较大的影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初精神沉郁,厌食,喜卧地,有的呕吐,腹泻,排黄白色或糊状粪便,脱水,可持续2-4天。
1.1.2 细菌性腹泻
仔猪黄痢:本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生产母猪带菌及产房环境污染、卫生条件差是引发本病的主要因素。发病多见于3日龄左右的乳猪,7日龄以上的猪发病较少。同窝仔猪发病率可达90%以上,死亡率几乎为100%。不同窝的乳猪及继续分娩的乳猪在同一猪舍内也可感染发病,病死率一样很高。临床上常见仔猪出生后10多小时突然全身衰弱发病死亡。生后2天发病的表现为腹泻,排黄色稀粪,含有凝乳小片,肛门松弛,捕捉时从肛门冒出稀粪。病猪精神沉郁,不吃奶,脱水、消瘦、昏迷衰竭而死亡。
仔猪白痢:本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2-3周龄仔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本病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猪场和猪群中,发病率很高,致死率较低。一窝仔猪有1头下痢,不及时采取措施,会引起很快传播,一年四季都可发生。饲养管理不良,卫生条件不好,阴雨潮湿,天气突变,母猪的奶汁过稀或过浓等,造成乳猪抵抗力下降,可导致本病的发生。临床上表现为仔猪突然下痢,开始排糊样粪便,继而变成水样,随后出现乳白色或灰白色下痢,含有气泡,有特殊的腥臭味。在尾、肛门及其附近常沾有粪便。病仔猪脱水、消瘦、拱背、皮毛粗乱无光泽,结膜苍白,怕冷。一般病程5-7天。
仔猪红痢:本病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又称仔猪梭菌性肠炎。病原体广泛存在于母猪的肠道内及外界环境中,常引发地方性流行。主要侵害1-3日龄的新生仔猪,以排灰黄色稀粪或混有大量血液的粪便为特征,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发病率为40%-50%,死亡率可达100%。病程一般为5-7天。7日龄以上的仔猪发病少见。
仔猪副伤寒:本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的一种传染病。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老鼠可传染本病。主要危害1-4月龄的仔猪,20日龄以内与6月龄以上的猪发生较少。饲养密度过大,环境卫生差、潮湿、营养不良、存在多种应激因素,有寄生虫病和病毒感染等。可导致本病的流行,在临床上常见与猪瘟、兰耳病等混合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急性病例表现为败血症变化,发热、沉郁、不食、耳及胸腹皮肤发绀,下痢、死亡率高,病程2-4天。亚急性和慢性病例表现为大肠坏死性肠炎,下痢、消瘦、粪便恶臭,带有血液和粘液。下痢持续3-7天后,停止,数天后又复发。病猪消瘦、被毛无光泽眼结膜潮红,肿胀,有浓性粘性分泌物,皮肤出现湿疹,严重者脱水死亡。
猪痢疾:本病是由猪痢疾蛇型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肠道传染病。病猪与带菌猪为传染源,带菌时间长达数月,犬、鼠类、鸟类及苍蝇等可传播本病。各种年龄的猪都有易感性,但主要危害7-12周龄的仔猪。其特征是大肠粘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症,进而发生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病猪表现为体温稍高,精神沉郁,食欲降低,下痢,拉稀粪或水样带血粪便,后期便中带粘液及坏死组织碎片,有恶臭。病程1-3周。死亡率为5%-25%。饲养管理不良,营养差,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气候多变及各种应激等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并加重病情。
1.1.3 寄生虫性腹泻
引起仔猪腹泻的寄生虫有猪球虫、隐孢子虫、蛔虫、类圆线虫、猪小袋纤毛虫、鞭虫和棘头虫等。这些寄生虫病常与细菌病和病毒病混合感染,使病情复杂化,增大临床上诊断的困难,也加大了病死率。如猪球虫病主要危害1-3周龄的仔猪,临床上表现为腹泻,水样便和糊状便,呈白色或黄色不等。如猪鞭虫病,常引发2-6月龄的猪只下血痢,贫血、消瘦、生长缓慢,并与猪痢疾并发。如猪蛔虫病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但主要危害3-6月龄的猪,临床上表现为咳嗽,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异嗜,贫血,消瘦,磨牙,被毛粗乱,生长缓慢,形成僵猪,有时也可造成死亡。如猪类圆线虫病,主要危害1-3月龄的猪只,可经胎盘感染。临床表现为病猪贫血、消瘦、腹痛、下痢、粪便带血或粘膜,最后可因衰竭而死亡。母猪产床
1.2 非病原性因素引起的仔猪腹泻
非病原性因素引起的仔猪腹泻,原因很多,常见的有以后几种原因:
1.2.1当饲料中喂高蛋白日粮时,由于仔猪的消化生理机能不健全,胃内缺乏胃蛋白酶和游离盐酸,不能有效地消化吸收蛋白质,尤其是饲料中的植物蛋白,未被消化的蛋白质进入大肠后,在致病菌的作用下发生腐败、分解、从而刺激肠壁,引起胃肠机能紊乱,加之胃肠道PH值偏高,消化酶活性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诱发仔猪发生腹泻。
1.2.2 由于仔猪消化道及其酶系统发育不健全,尤其是蛋白酶的活性在6-8周龄之前比较偏低,当仔猪采食饲料中的抗原物质(蛋白质),可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即饲料抗原引发仔猪发生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饲料抗原过敏),导致小肠损伤,引起功能变化引发仔猪发生腹泻。
1.2.3 由于仔猪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抗原的刺激不能产生主动免疫。当母源抗体不足或断奶后,母源抗体急剧下降,造成抵抗力低下,仔猪的小肠发生炎性变化,也可诱发仔猪发生腹泻。
1.2.4 当仔猪缺乏维生素(如叶酸、烟酸、泛酸等)、矿物质(如微量元素锌、硒、铁、铜等)和其他营养物质时也可导致抗病力低下,使仔猪发生腹泻。
1.2.5 长期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或者误食有毒物质及酸、碱、砷等化学物质时,也可引起仔猪发生腹泻。
1.2.6 突然改变饲料、气温多变、寒冷刺激、阴雨连绵、温度过高、密度过大、环境卫生差以及各种应激反应等都可诱发仔猪发生腹泻。
2、 仔猪腹泻性疾病的防控技术
2.1 健全生物安全措施
2.1.1 妊娠舍、分娩舍、保育舍、育肥舍全部实行“全进全出”制度,有利于消灭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病交叉传染。
2.1.2 妊娠母猪于分娩前14天,用伊维菌素皮下注射,每公斤体重0.2-0.3毫克,驱虫一次。
2.1.3 分娩舍与保育舍进猪前10天要全面彻底清扫干净,用高压水反复冲洗,干燥后用1%菌毒敌或百毒杀(3升水中加1毫升药液)消毒2次,然后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1次,空舍3天后再进猪。
2.1.4 分娩舍与保育舍每周坚持用0.05%的过氧乙酸或0.5%的强力消毒灵等带猪消毒2次。
2.1.5 临产母猪提前3天用温水清洗全身,然后用卫康消毒液喷雾猪体消毒后再进入产房待产。
2.1.6 进入分娩舍的所有物品、用具、饲料及人员必须经消毒才能进入。母猪产床
2.2 改善饲养管理
2.2.1 分娩舍保持温度18-20℃,培育箱的温度为:1-7日龄32-34℃,8-12日龄30-32℃,15-30日龄28℃。
2.2.2 分娩舍要保持通风干燥、清洁卫生、冬暖夏凉,无吸血昆虫及鼠类等。
2.2.3 母猪分娩完后,产床要清洗干净,并进行消毒;母猪的乳房及乳头要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洗干净,然后再固定乳头让仔猪吃初乳。仔猪出生后要用干净的消毒纱布将全身擦洗干净,并让其尽快吃上初乳。
2.2.4 断脐、断尾、剪牙,打耳号等要严格用碘酊消毒,防止感染。
2.2.5 仔猪7日龄开始,用少量、多次的饲喂方法给其补料,以锻炼其肠胃的消化机能。尽可能在饲料中按0.2%添加唯生态C211(微生态制剂,大连三仪研发),可改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饲料利用率,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力,防止仔猪腹泻。
2.2.6 对哺乳母猪要给予全价饲料,保证其营养的全部需要,使仔猪可获得充足而营养成分完全的乳汁。母猪的乳汁过浓,乳内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过高,仔猪吃后消化不良,可引起仔猪下痢。母猪的乳汁稀薄,营养不全,缺乏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也可引起白痢的发生。
2.2.7 让仔猪饮用充足清洁的饮水,防止吃脏水和粪尿等,否则易引发下痢。
2.2.8 仔猪实行早期隔离断奶,28日龄断奶后,母猪离开分娩舍,仔猪在原产床上停留5天,然后全部转至离分娩舍100-200米以外的保育舍隔离饲养,并以原窝组群,以切断和控制传染源在种群与子代之间的相互传染。
2.3 免疫预防
2.3.1 妊娠母猪于产前20-30天。每头猪后海穴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4毫升,新生仔猪通过吃初乳获得被动免疫,可预防病毒性腹泻。
2.3.2 妊娠母猪于产前40天和15天各肌肉注射1次,仔猪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疫苗,每次每头5毫升,新生仔猪通过吃初乳获得被动免疫,可预防仔猪黄、白痢。
2.3.3 母猪分娩前6-7周,每头肌注CR型仔猪腹泻混合菌苗2毫升(1头份),首免后3-4周,每头再肌注2毫升(1头份),可预防大肠杆菌、C型魏氏梭菌及其毒素和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
2.3.4 仔猪副伤寒活菌苗,按瓶签注明的头份,用冷开水稀释成每头份5-10毫升,给断奶仔猪灌服,50日龄时再加强免疫1次,可预防仔猪沙门氏菌病。
2.3.5 猪传染性胃肠炎与轮状病毒病二联活疫苗:母猪产前5周和1周各肌注1毫升,免疫期为4个月;仔猪断奶前7天,每头肌注2毫升,免疫期半年。
上述提供的各种疫苗,仅供防控疫病时参考使用。当前在养猪生产中预防仔猪腹泻使用细菌苗的不多,病毒性疫苗也要根据动物疫情和本猪场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使用,不是疫苗用的越多就越安全。根本的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建立生物安全体系,适当的使用疫苗接种,实行药物保健,就可有效的防止仔猪各种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2.4 药物保健
2.4.1母猪临产前3天,每头肌注长效土霉素2次,每2天注射1次,每公斤体重10-20毫克;或者每头肌注抗菌肽(抗菌活性肽,大连三仪研发),每60公斤体重1毫升,每日1次,连用3天。可预防母猪产后发生的各种感染(如乳房炎、阴道炎及子宫内膜炎等),保证乳汁的质量,有利于防止仔猪发生各种腹泻。
2.4.2仔猪出生后1日龄与4日龄,每头各肌注排疫肽(高免球蛋白)1次,每次每头0.25毫升;或者肌注倍康肽(猪白细胞介素-4),每次每头0.25毫升,可增强仔猪免疫力,提高抗病力。同时于1、2、3日龄各口服畜禽生命宝(腊样芽孢杆菌活菌)1次,每次每头0.5毫升;或者与仔猪出生后、吃初乳之前用“止痢宝”(嗜酸乳杆菌口服液,大连三仪研发),每次每头喷嘴1毫升,第二天每头再喷嘴2毫升。可有效的防止仔猪红、黄、白痢的发生。
2.4.3 仔猪出生后,吃初乳之前,于1、7、21日龄每头肌注速解灵(第三代头孢菌素)0.2、0.2、0.4毫升,也可有效防止仔猪腹泻的发生。
2.2.4仔猪2日龄,用伪狂犬病双基因缺失活疫苗滴鼻,每个鼻孔0.5毫升,可防止哺乳期间发生伪狂犬病。仔猪35日龄时加强免疫1次,每头肌注1头份。
2.4.5 仔猪3日龄,每头肌注牲血素1毫升及0.1%亚硒酸钠-VE注射液0.5毫升;或者肌注铁制剂1-2毫升,可防治缺铁性贫血、缺硒及腹泻的发生。
2.4.6 仔猪7日龄补料开食,可于1吨饲料中添加金唯肽C211或益生肽C211(乳猪专用微生态制剂,三仪研发)500克,饲喂10天,可促进消化机能,调节菌群平衡,提高饲料吸收、利用率,促生长,增强免疫力,改善饲养生态环境,防止各种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2.4.7 仔猪断奶前3天,每头肌注猪用转移因子或者倍健(免疫核糖核酸)0.25毫升,可有效的防止因断奶时可能发生的断奶应激、营养应激、饲料应激和环境应激等,避免由于应激而诱发保育仔猪发生多种疫病和腹泻
2.4.8 仔猪断奶前、后各7天,于1吨饲料中添加喘速治(泰乐菌素、强力霉素、微囊包被的干扰素、排疫肽,大连三仪研发)500克,加黄芪多糖粉800克,溶菌酶(一种水解酶,大连三仪研发)200克,连续饲喂14天;或于1吨饲料中添加氟康王(氟苯尼考,微囊包被的干扰素与转移因子)400克,板兰根粉800克,抗菌肽200克,连续饲喂14天;可有效的预防断奶后发生各种应激诱发的多种病毒病与细菌病的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使保育仔猪健康生长。
2.4.9 如饲料中无法加药,可改为饮水加药,饮用电解质多维加葡萄糖粉加黄芪多糖粉加溶菌酶或干扰肽,连续饮用12天,也可收到良好的防止疫病发生的效果。
2.4.10 保育仔猪转入育肥舍之前,与每吨饲料中加2克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连续饲喂1周,间隔7天后再喂1周,驱虫1次。
仔猪的疫苗免疫,如猪瘟、口蹄疫、兰耳病、气喘病及链球菌病的疫苗接种,按免疫计划与程序进行,与防止仔猪腹泻是相互相成的。
2.5 仔猪腹泻性疫病的治疗
对仔猪的腹泻性疫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改善饲养管理,加强对环境的控制,消除各种应激因素的前提下,采取细胞因子疗法、抗病毒疗法、抗细菌疗法并结合对症治疗方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5.1 病毒性腹泻的治疗
方案1:排疫肽(免疫球蛋白,可增强免疫力,中和各种毒素),每50公斤体重1毫升,重症加量,与干扰素(增强免疫力,抗病毒),每40公斤体重1毫升,重症加量,与黄芪多糖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1-0.2毫升)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天;同时口服溶菌酶,每日2次,每头每次2毫升,连服3天,并加服口服补盐液300-500毫升。
方案2:倍健(免疫核糖核酸,增强免疫力,抗病毒),每20公斤体重1毫升,重症加量,与倍康肽(白细胞介素-4,增强免疫力,抗病毒,抗感染),每15公斤体重1毫升,重症加量,与双黄连注射液(抗病毒,抗感染,增强免疫力),每公斤体重0.1毫升,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天;同时口服抗菌肽,每日1次,连服3天,并口服电解多维加葡萄糖粉。
2.5.2细菌性腹泻的治疗
方案1:排疫肽(每50公斤体重1毫升)加猪用转移因子(每40公斤体重1毫升)与穿心莲注射液(每头仔猪2-3毫升),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天;同时口服溶菌酶加电解质多维,或者口服杨树花(提取物)加电解质多维,每日2次,连用3天。
方案2:倍健加倍康肽与双黄连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1毫升),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天;口服抗菌肽加电解质多维或者口服杨树花(提取物)加口服补盐液,每日2次,连服3天。
仔猪红痢发病急、死亡快,可用排疫肽加转移因子或者倍健加倍康肽混合肌注,同时配合穿心莲注射液与10%氟苯尼考注射液混合肌注,每日2次,连用3天;口服溶菌酶或抗菌肽加电解质多维,疗效尚佳。母猪产床
2.5.3 非病原性腹泻的治疗
非病原性引起的仔猪腹泻,重点是要减除或降低仔猪断奶时诱发的断奶应激、断奶后的心里应激、环境应激和营养应激;给仔猪提供一个清洁卫生、空气流动、东暖夏凉、无污染的生活环境;严禁饲喂腐败变质、发霉的饲料,降低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实践证明,5周龄以上的仔猪,其日料中蛋白质含量从21.4%-22%降低到10%-16%,另外添加赖氨酸,并保证足量的微量元素铁、铜、锌、锰、碘、钴与硒等,可使仔猪腹泻的发生率下降40%。当发生腹泻时,可参照上述治疗方案实施对症治疗。